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简介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点形成的历史、现状:

  湖南工商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起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主要依托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等本科专业建设而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在学科带头人陈晓红教授的组织和引领下,本学科综合实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已成为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特色学科。

  本学科已形成一支知识与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的学术梯队,有一批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和较高学术知名度的骨干人才。现有专任教师33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8人,讲师12人;博士12人、硕士18人;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首席教授1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国家***基金获得者1人,"***创新团队"首席教授1人,"***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社科委管理学部委员1人,教育部科技委管理学部委员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首届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的专家1人,"芙蓉学者计划"首届特聘教授1人并荣获"芙蓉学者"贡献奖,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省青年骨干教师及培养对象2人。团队年龄结构合理,平均年龄39.5岁,其中40岁以下青年学术骨干21人;团队专业类型丰富,涵盖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专业,满足管理科学与工程这一交叉学科发展的学术队伍要求。

  近5年来,本学科共取得课题立项51项,其中:教育部社科重大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部省级37项(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7项、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软科学重点项目2项、省教育厅重点项目4 项);教研教改项目4项;共获得科研经费441万元,高级职称人员平均科研经费近5万元/年·人;共发表学术论文126篇,其中SSCI/SCI收录9篇,EI收录26篇,ISTP收录1篇,CSSCI/CSCD源刊14篇;共出版著作6部,教材5部;共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7项;获湖南省光召科技奖1人,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

  本学科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等本科专业;本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经过多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结构合理、操作性强、适用面广的特点,构建了"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实践及创新等能力的培养。本学科专业2011年至今招收本科生1000余人,已毕业800人;省级教学获奖12项,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23项,学生获得全国/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6项。

  本学科合计投入经费300余万元;建有2个实验室、3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拥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16.93余万元、中外文藏书27.48万册。

  本学科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20余人次,主办学术会议7次,与境外教研机构合作项目3项,国外进修教师3人。

  10多年来,本学科不仅为省内外大中型企业、政府部门及科研院所的信息化建设、工程管理决策输送了1000多高级应用型人才,还承担了许多科研课题及生产任务,为湖南省两型发展和创新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社会反响良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主要研究方向的特色及发展前景: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管理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经济与商业社会中系统科学与管理决策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求解方法以及管理技术。经过10多年的建设,我校该学科点已形成三个特色鲜明且稳定的研究方向:

  (1) 决策理论及应用。以"两型社会"建设、中小微企业融资、移动电子商务、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等相关决策问题为对象,探析大型复杂系统的非线性、自组织性、涌现性、演化性等特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不确定性决策的理论、方法、算法和应用研究。

  (2)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以学术前沿、技术集成、多学科交叉为导向,系统研究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建模与优化、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和智能物流信息处理等问题,构建了多种模型,提出了多种方法,形成了多种技术解决方案,拓展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充实和完善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体系。

  (3) 电子商务与商务智能。运用个性化智能推荐理论与技术、语义集成与查询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网络舆情监测技术、服务聚合技术等,研究电子商务的在线交易信任模型、智能服务的建模、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构建、网络数字资源版权保护等工作,促进电子商务技术与管理的改革和创新。

  发展前景:经过10多年的建设,已形成的研究方向顺应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趋势,其研究内容与技术手段是本学科的主流领域与关注热点,属于国家各级科研项目纵向管理机构以及企业研发部门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工业化、信息化、服务化、智能化迫切需要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支持。因此,提高本学科的研究水平,加强本学科建设,有利于提升我校科研整体水平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以下突出优势:

  (1) 学科带头人学术水平高、影响力大。学科带头人陈晓红教授,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首席教授,国家中组部、中宣部"***"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基金获得者,首届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与首席教授,国家"***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学部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管理学部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应用经济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特色专业"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负责人与首席教授,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201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进入最后一轮,在学界具有很大影响力。

  (2) 学科队伍结构合理。团队成员涵盖管、工、理等学科,年龄以中青年为主,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51.5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36.4%,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的比例达90.9%。

  (3) 科研成果突出。在Nature、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Marketing Science、Information Sciences、《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控制与决策》、《中国管理科学》等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 126篇,其中,SCI/EI收录35篇;出版《两型工程管理》、《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等学术专著6部;获湖南省光召科技奖1人,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

  (4) 科研经费充裕。拥有湖南省移动电子商务协同创新中心、移动商务智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级科研平台;承担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1项,科研经费充裕。

  (5) 人才培养质量高。以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发展,依托学科竞赛等提高学生创新、实践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体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取得突破。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三等奖1项、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奖励一、二、三等奖20多项,以及全国/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6个。

  (6) 服务社会成效显著。入选教育部成果要报2篇;研究报告获省部级领导批示1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7项;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7) 学术交流层次高。承办由国家自科基金委主办的"大数据时代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创新"高峰论坛、2015年度管理科学部"国家***科学基金中期检查及结题评审会"等多个高水平国际国内学术会议。